歡迎進入北京鑫視科科技有限公司網站!
本文詳細介紹了高壓氫氣發生器的兩種重要技術路線 —— 堿性電解和質子交換膜(PEM)電解。闡述了它們的工作原理、系統結構,并從產氫效率、氫氣純度、成本、適用場景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入對比。同時,探討了兩種技術當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旨在為高壓氫氣發生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供全面的參考。
一、引言
氫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在能源轉型與工業生產升級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高壓氫氣在眾多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如燃料電池汽車的動力來源、化工合成過程中的重要原料等。高壓氫氣發生器作為產生高壓氫氣的核心設備,其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氫氣的生產效率、成本以及應用的廣泛程度。從早期的傳統電解技術到近年來不斷發展的膜分離技術,高壓氫氣發生器技術經歷了顯著的演進過程。不同技術各有特點,在性能、成本、適用場景等方面存在差異。深入研究和對比這些技術,對于推動高壓氫氣發生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氫氣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已經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發展最早、商業化應用規模大的堿性電解水制氫,另一種則是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的 PEM 電解水制氫。本文將圍繞這兩種技術路線展開詳細的評述。
二、堿性電解技術
(1)工作原理
堿性電解水制氫的基本原理基于在堿性電解質溶液中,通過直流電的作用,促使水分子發生電化學反應從而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在電解槽中,通常采用氫氧化鉀(KOH)或氫氧化鈉(NaOH)水溶液作為電解質,以提高溶液的導電性。陽極發生氧化反應,水分子失去電子生成氧氣和氫離子,其反應式為:2H2O?4e??O2↑+4H+;陰極則發生還原反應,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反應式為:4H++4e??2H2↑。總反應式為:通電。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為防止氫氣和氧氣混合引發安全問題,同時確保電解效率,需要在陰陽極之間設置隔膜,隔膜允許電解液中的離子通過,卻能有效阻隔氣體的相互滲透。
(2)系統結構
堿性電解水的系統結構較為復雜,主要由電解槽、氣液分離器、純化系統、堿液循環系統、冷卻系統、電源、控制及輔助系統等組成。電解液進入電解槽內,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在電解小室的陰、陽極板上面分別產生氫氣、氧氣。從電解小室出來的氫氣、氧氣分別隨堿液一起通過極框上各自的匯流通道從電解槽流出,分別經外部管道進入分離器內,在重力作用下,氫(氧)氣與堿液在分離器內發生沉降分離,分離出的氫(氧)氣在分離器上部得到冷卻、洗滌或捕滴,然后經分離器頂部氫氧綜合塔除去液滴。氧氣進入氧氣水分離器進一步分離出液滴后,經氧側薄膜調節閥后收集或放空。氫氣進入氫氣水分離器分離出液滴后,再經氫側薄膜調節閥后收集或進入純化框架提取物高純氫。
(3)技術優勢
成本相對較低: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成熟,設備結構相對簡單,對材料要求不像 PEM 電解那樣苛刻,因此初始投資成本相對較低。其電極材料多采用鎳基等較為常見且價格相對低廉的材料,同時堿性電解液(如 KOH 溶液)成本也不高。
適合大規模應用:經過長期發展,堿性電解水制氫工藝在大規模制氫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目前已有許多大型堿性電解水制氫工廠投入運營,能夠滿足一些對氫氣需求量大的工業領域,如化工合成氨、煉油等行業的需求。
(4)面臨的挑戰
電解效率受限:堿性電解水制氫的電流密度相對較低,這導致其產氫效率不高。一般情況下,其電流密度在 0.2 - 0.4A/cm2 左右,相比 PEM 電解水制氫的電流密度(可達 1A/cm2 甚至更高)有較大差距。較低的電流密度意味著在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氫氣量較少,從而影響了整體的生產效率。
氫氧互混問題:在堿性電解水制氫過程中,由于電解槽陰極和陽極分別產生氫氣和氧氣,在隔膜兩側存在明顯的氫氣和氧氣濃度梯度,從而持續引發氫氧互串現象。這不僅會導致電流效率降低,還因氫氣在電解液中的擴散系數約為氧氣的 2 - 3 倍,使得陰極溶解態氫氣更易通過隔膜向陽極氧氣側擴散。氫氣在電解液中的溶解濃度與制氫系統壓力呈正相關,當系統壓力升高,溶解態氫氣濃度增大,跨隔膜的擴散通量隨之上升,氫氧互混情況加劇。此外,在采用 KOH 水溶液作為電解液的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中,陰極和陽極出口電解液需混合以均衡 KOH 濃度,這進一步促使陰極電解液中的溶解態氫氣與陽極電解液中的溶解態氧氣發生互混,且隨著氫氣和氧氣壓力的升高,互混通量顯著增加。按照安全標準,氧中氫體積分數需嚴格控制在 2%(爆炸低限值 4% 的 50%)以下,否則極易引發爆炸等危險事故。隨著制氫壓力的提升,氫氧互混管控難度呈指數級增長。
設備腐蝕與維護:堿性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蝕性,長期運行會對電解槽的電極、隔膜以及其他部件造成腐蝕,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為了應對腐蝕問題,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更換受損部件,這增加了運行成本和維護工作量。同時,由于腐蝕可能導致設備性能下降,還會間接影響制氫效率和氫氣質量。
三、PEM 電解技術
(1)工作原理
PEM 電解水制氫使用質子交換膜作為固體電解質替代了堿性電解水制氫中的隔膜和液態電解質。其基本原理是,當 PEM 電解槽運行時,水分子會在陽極側發生氧化反應,失去電子,生成氧氣和氫離子。反應式為:2H2O→O2+4H++4e?。氫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穿過質子交換膜傳導至陰極,并在陰極側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反應式為:4H++4e?→2H2。總反應式同樣為通電。反應后的氫氣和氧氣將通過陰陽極的雙極板收集并輸送。質子交換膜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種膜不僅可以充當電解質導電,還是一種選擇性透過氫離子的隔膜。其內部有磺酸基團為氫離子的傳輸提供通道,并且其本身是無孔的,因此可以在滿足氫離子傳輸條件的同時具有較高的隔氣性,防止生成的氧氣與氫氣混合。
(2)系統結構
PEM 電解槽主要部件由內到外依次是質子交換膜、催化層、氣體傳輸層、極板、端板等。其中催化層與質子交換膜組成膜電極,是整個水電解堆物料傳輸以及電化學反應的主場所,膜電極特性與結構直接影響 PEM 水電解堆的性能和壽命。一個 PEM 電解槽往往由上百個產氣小室并聯堆疊而成,每個小室都進行著上述的電化學反應,最終將多個小室產生的氫氣和氧氣匯總收集。在整個系統中,還配備有相應的電源系統為電解反應提供電能,以及冷卻系統用于控制電解過程中的溫度,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3)技術優勢
高電流密度與高產氫效率:PEM 電解技術能夠在高電流密度下工作,一般可達到 1A/cm2 甚至更高,相比堿性電解水制氫的電流密度有顯著提升。高電流密度使得單位時間內通過的電量更多,從而加快了水分子的電解速度,產氫效率明顯提高。這意味著在相同規模的設備下,PEM 電解水制氫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產生更多的氫氣,滿足一些對氫氣產量需求緊迫的應用場景。
高氫氣純度:由于質子交換膜的特殊結構和性能,其對氣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夠有效防止氫氣與氧氣的混合。PEM 電解技術生成的氫氣純度高,可達到 99.9999%,滿足了對氫氣純度要求苛刻的應用場景,如電子工業中半導體制造過程、科研領域的實驗需求等。在這些領域,高純度的氫氣對于保證產品質量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快速響應與寬功率負載:PEM 電解技術能夠實現較寬功率的負載,從 5% 到 200% 的負載變化都能穩定運行,這使其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情況下,PEM 高壓氫氣發生器可根據電力輸入的變化靈活調整產氫量,有效存儲多余電能,將其轉化為化學能存儲在氫氣中,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與存儲。此外,PEM 電解槽的冷啟動時間在秒級,能夠快速響應電力變化,相比之下,堿性電解槽的啟動時間則達到幾十分鐘。這種快速響應特性使得 PEM 電解水制氫技術在應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更好地適應電網的變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環保性好:PEM 電解水制氫可以直接使用純水作為電解水制氫的原料,避免了堿性電解水制氫中潛在的堿液污染和腐蝕問題。在整個制氫過程中,除了產生氫氣和氧氣外,幾乎不產生其他污染物,符合當前對綠色環保能源生產的要求。
(4)面臨的挑戰
成本高昂:PEM 電解技術的成本主要集中在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方面。質子交換膜目前多采用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其制備工藝復雜,成本較高。同時,為了提高電解效率,PEM 電解槽的催化劑通常采用鉑基等貴金屬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價格昂貴,進一步增加了設備的初始投資成本。此外,由于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的使用壽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換,這也導致了運行成本的增加。例如,質子交換膜的使用壽命一般在 5 - 10 年左右,催化劑的活性也會隨著使用時間逐漸下降,需要在一定時間后進行更換或再生處理,這都使得 PEM 電解水制氫的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大規模應用。
對進水水質要求高:PEM 電解槽對進水水質要求極為嚴格,水中的雜質、離子等可能會污染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影響其性能和使用壽命。因此,在 PEM 電解水制氫系統中,需要配備復雜且昂貴的水預處理系統,對進水進行嚴格的凈化處理,這進一步增加了系統的成本和復雜性。例如,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可能會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占據催化活性位點,導致催化劑活性下降;而一些有機物雜質可能會與質子交換膜發生反應,破壞膜的結構和性能。為了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水預處理系統通常需要采用多級過濾、反滲透等技術,確保進入電解槽的水達到高的純度標準。
四、兩種技術路線的對比
(1)性能對比
產氫效率:從產氫效率來看,PEM 電解技術由于能夠在高電流密度下工作,其產氫效率明顯高于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PEM 電解水制氫的電流密度可達 1A/cm2 甚至更高,而堿性電解水制氫的電流密度一般在 0.2 - 0.4A/cm2 左右。高電流密度使得 PEM 電解在相同時間內能夠分解更多的水分子,產生更多的氫氣。
氫氣純度:在氫氣純度方面,PEM 電解技術具有絕對優勢,可生成純度高達 99.9999% 的氫氣,遠超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堿性電解水制氫由于存在氫氧互混等問題,其氫氣純度一般在 99% - 99.9% 之間。PEM 電解水制氫中質子交換膜的良好隔氣性能有效地阻止了氫氣與氧氣的混合,從而保證了氫氣的高純度,這對于一些對氫氣純度要求高的應用場景至關重要。
(2)成本對比
初始投資成本:在初始投資成本上,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相對較低。其設備結構簡單,對材料要求不高,電極材料多采用鎳基等常見且價格相對低廉的材料,堿性電解液(如 KOH 溶液)成本也較低。而 PEM 電解技術由于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成本高昂,初始投資成本較高。質子交換膜制備工藝復雜,且目前多依賴進口,價格昂貴;鉑基等貴金屬催化劑的使用也大幅增加了成本。
運行成本:在運行成本方面,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由于電解效率低,能耗較高,且需要定期維護設備以應對電解液的腐蝕問題,運行成本較高。PEM 電解技術雖然效率高,但對進水水質要求高,需要配備復雜且昂貴的水預處理系統,增加了預處理成本,且催化劑和質子交換膜的更換成本也較高。總體而言,目前兩種技術在成本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挑戰,降低成本是推動高壓氫氣發生器技術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
(3)適用場景對比
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適用于對氫氣純度要求不高、規模較大且對成本較為敏感的工業場景,如一些基礎化工原料生產過程中的氫氣制備,像合成氨工業,其對氫氣純度要求一般在 99% 左右,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能夠滿足需求,且大規模應用時成本優勢明顯。
PEM 電解水制氫技術:由于其高純度氫氣產出和與可再生能源的良好耦合性,更適用于對氫氣純度要求苛刻的領域,如電子工業、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等。在電子工業中,半導體制造過程需要高純度的氫氣來保證產品質量;在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方面,高純度氫氣能夠提高燃料電池的性能和壽命。同時,在可再生能源豐富且不穩定的地區,PEM 電解水制氫可作為儲能和制氫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電力進行制氫。
五、技術發展趨勢
(1)堿性電解技術的改進方向
降低電解液電阻和提高電極材料抗腐蝕性能:未來對于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研究將集中在降低電解液電阻和提高電極材料的抗腐蝕性能方面。通過研發新型的電解液添加劑或改進電解液配方,降低電解液的電阻,提高電解效率。例如,研究發現某些有機添加劑能夠在不影響電解液化學性質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其電阻,從而提高電解過程中的電流效率。同時,開發新型的耐腐蝕電極材料,如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或表面涂層技術,延長電極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維護成本。一些新型鎳基合金電極材料在堿性環境下表現出了良好的耐腐蝕性能,能夠有效減少因腐蝕導致的電極性能下降問題。
優化系統結構與工藝控制:進一步優化電解槽的結構設計,如采用零極距或小極距設計降低歐姆電阻,優化電極表面結構(如多孔鎳電極)增加活性表面積,使用復合隔膜材料提高氣體分離效率等。在工藝控制方面,通過更精準的溫度、壓力、電解液濃度控制,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制氫效率。例如,采用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實時監測和調整電解過程中的各項參數,確保系統始終運行在最佳狀態。
(2)PEM 電解技術的創新路徑
降低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成本:降低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的成本是 PEM 電解技術發展的關鍵。一方面,研究人員致力于開發新型的質子交換膜材料,如復合膜、功能化膜等,在保證質子傳導性能的同時,降低膜的成本。一些新型復合質子交換膜通過將不同材料復合,既提高了膜的性能,又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尋找高效、穩定且價格低廉的非鉑基催化劑替代傳統的鉑基催化劑成為研究熱點。例如,過渡金屬磷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非鉑基催化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通過優化催化劑的結構和制備工藝,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有望降低 PEM 電解技術的成本,促進其大規模應用。
提高系統性能與可靠性:通過改進膜電極的制備工藝,提高電極與質子交換膜的貼合度和穩定性,降低界面電阻,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同時,加強對系統的密封技術研究,提高系統在高壓、高電流密度下的運行可靠性。例如,采用新型的密封材料和結構設計,有效防止氣體泄漏,確保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3)多種技術的融合趨勢
未來高壓氫氣發生器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多種技術的融合。例如,將傳統電解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先通過電解技術產生氫氣,再利用膜分離技術對氫氣進行進一步的提純和凈化,以獲得更高純度的氫氣,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在能源利用方面,將高壓氫氣發生器與儲能系統相結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過剩時進行制氫,并將氫氣儲存起來,在能源需求高峰時,通過燃料電池等裝置將氫氣轉化為電能,實現能源的存儲和靈活調配。此外,還可以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于高壓氫氣發生器的運行控制和管理,通過對大量運行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實現設備的優化運行和故障預測,提高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
六、結論
堿性電解和 PEM 電解作為高壓氫氣發生器的兩種重要技術路線,各自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堿性電解技術成本相對較低,適合大規模應用,但存在電解效率受限、氫氧互混以及設備腐蝕等問題;PEM 電解技術具有高電流密度、高氫氣純度、快速響應和寬功率負載等優勢,但成本高昂,對進水水質要求嚴苛。從性能、成本和適用場景的對比來看,兩者在不同方面各有優劣。在性能上,PEM 電解的產氫效率和氫氣純度顯著優于堿性電解;成本方面,堿性電解初始投資低,但運行成本高,PEM 電解則因關鍵材料成本問題,初始投資與運行成本均居高不下;適用場景中,堿性電解適用于對氫氣純度要求不高的大規模工業場景,PEM 電解更契合對氫氣純度要求苛刻以及與可再生能源結合的應用場景。
展望未來,兩種技術都在積極探索改進方向。堿性電解技術聚焦于降低電解液電阻、提升電極材料抗腐蝕性能以及優化系統結構與工藝控制,以提高電解效率和設備穩定性;PEM 電解技術則致力于開發新型質子交換膜材料和非鉑基催化劑,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系統性能與可靠性。同時,多種技術的融合趨勢日益明顯,將傳統電解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以及利用先進技術實現設備的智能化運行和管理,有望為高壓氫氣發生器技術帶來新的突破,推動其在能源轉型和工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滿足不斷增長的氫氣需求,并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產品展示
SC-HPH高壓氫氣發生器是針對制藥?精細化工?高校科研等行業研發的一款緊湊型實驗室儀器;采用質子交換膜(SPE)電解制氫,直接電解純水,無需增壓泵,經過多級凈化,得到高壓高純氫氣?儀器內置多個高靈敏度壓力?溫度?液位傳感器,結合嵌入式操作系統,使維護更簡便,使用更安全,操作更友好,可替代氫氣鋼瓶?
產品特點:
電解純水制氫,無需加堿,純度高達99.999-99.9999%
4.3寸LCD觸摸屏,顯示各種運行參數,壓力流量一體式控制算法,自動化程度高
可自動補水,自動凈化水質,氫氣泄露及高壓報警,安全系數高
固態電解槽,貴金屬催化劑,壽命長,高壓下不變形,不漏水
SPE電解制氫技術是通過直接電解純水產生高純氫氣(不加堿),電解池只電解純水即可產氫。通電后,在電解池的陰極產氫氣,陽極產氧氣,氫氣進入氫-水分離器進行氣液分離。氧氣排入大氣。氫-水分離器將氫氣和水分離。氫氣進入干燥器除濕后,經穩壓閥、調節閥調整到額定壓力由出口輸出。電解池的產氫壓力由傳感器控制在設定值,當壓力達到設定值時,電解池電源供應切斷;壓力下降,低于設定值時電源恢復供電產氫,維持壓差,維持氫氣穩壓穩流持續輸出。